Search

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

試映會上看了兩集,本來在想要不要先讀過原著再看戲劇,結果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

試映會上看了兩集,本來在想要不要先讀過原著再看戲劇,結果楊導說直接來看戲就知道書寫什麼。我印象中這齣戲兩年前就在徵選演員培訓,結果浩浩蕩蕩大隊人馬投注大量時間與金錢也才十集,就能預期這齣戲的精緻度。

第一集會讓觀眾以為這是一部魔幻喜劇(動畫很棒),劇中那幾個白濫小孩的各種白目行為,就是我以前會幹的事情。但有一點不同,當時我家的紅白機任天堂,不需要用割包皮以雞雞換機機。劇中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低俗台詞,就在庶民生活中每日上演的橋段,大家聽了不會有任何不雅的感覺,只會拍案叫絕說:「對啦!我小時候也是這樣⋯⋯」(這個小時候是指我們這個世代的小時候)

戲劇作品除了看演員演技,更重要的是看導演如何導戲;或者說,演員怎麼演是導演導出來的。這齣戲刻畫人性溫暖與幽暗的部分完全不著痕跡,有許多畫面進行中時我沒有特別留意,但當跳到下一個鏡頭或是場景時,我會倒抽一口氣原來剛剛那段戲有更深一層的含義——導演在這齣戲中藏了許多彩蛋。

一齣在戒嚴與解嚴的國民黨統治時代的戲劇,如果沒有政治符號在裡面就顯得缺乏歷史感。因為,當時社會環境的氛圍、文化、人民的意識形態,都受到國家塑造與監控。楊雅喆導演拍過《血觀音》、《女朋友・男朋友》,他善於處理這樣的政治符號。白話說,就是藏得很好、很細膩,不會讓觀眾覺得他刻意批判中國國民黨的威權統治手段。但看得懂的就看得懂,看不懂得可以去問他。

有幾幕山地人阿猴(忠於原典)每晚拿著公共電話唱族語給妹妹聽,在深夜中華商場空蕩的空間迴盪著他思念家人的歌聲,試映室裡就有間斷的啜泣聲,我也看著流淚。因為阿猴在電話上一直跟家人說他過得很好,老闆很照顧他。但事實,老闆除了剝削他且總是用羞辱性的字眼斥責他。有次,警察在中華商場臨檢,還因為他的身分證被老闆沒收而被押到警察局,這場戲就能看到威權時期的警局到底有多可怕。我當下想到的是「湯英伸事件」,但後來阿猴抽到三年海軍,這位老闆包了一個紅包給他,算是導演給了老闆人性溫暖的面相,這場戲和緩了原住民與平地人之間的對立。

劇中的阿派演得又酷又痞又壞,我最喜歡他在西服店裡的戲,楊導應該是致敬王家衛的《花樣年華》吧?阿派在裡面帥得不得了。西服店裡的貓還化成人形與阿派互動,有場貓妖陪阿派抽布料的戲,看了我臉紅心跳想著「再弄下去,貓妖應該要撲倒在阿派身上了吧⋯⋯」

回到天橋上的魔術師 公視影集片頭動畫,老照片搭配羅大佑的歌曲「之乎者也」立刻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起雞皮疙瘩,或者說毛骨悚然也可以啦。😅

🏳️‍🌈2月20日在公共電視首播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已經離開兒童台但仍在娛樂圈做自己喜愛的工作, 邊經營餐廳《越廚》邊享
View all posts